【印度佛陀八大聖地】追尋悉達多的足跡+雞足山13日
印度佛陀八大聖地【吉樂旅遊帶您走過佛陀足跡】
★ 藍 毗 尼:佛陀四大聖地之一,佛陀出生之地,在尼泊爾境內。
★ 舍 衛 國:佛陀講阿彌陀經,結夏安居的祈園精舍,佛陀在此度過25年。
★ 拘尸那羅:佛陀四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之處,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末羅國的都城。
★ 鹿 野 苑:佛陀四大聖地之一,佛陀初轉法輪,度化五比丘之地。
★ 菩提迦耶:佛陀四大聖地之一,佛初成道之地,中國古代高僧玄奘紀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
★ 靈 鷲 山:佛陀講解妙法蓮華經之處,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國都。
★ 吠 舍 離:佛陀講解維摩詰經之所在,藥師經說法之地,比丘尼僧團成立處。
★ 僧 伽 施:佛陀為母說法,忉利天下降處。
據佛教經典記載,一生當中如果能前往朝禮佛陀之聖蹟,將不墜惡趣!
《長阿含》卷四‧〈遊行經〉(大正卷一,25下~26上)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印度佛陀聖地朝聖之功德
前往印度佛陀八大聖地誠心朝禮,佛云:朝禮者所或功德利益不可計數。
1. 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2. 此四處或自親禮,或遙致敬企念虔誠,生清淨信常繫心者,命終之後必得生天。
3. 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
台北/香港HKG/德里DEL
今日上午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辨理登機手續後搭乘班機起飛後,經【香港】轉機前往德里機場。通關後專車前往印度首都-德里,這個歷史名城充滿新舊文化交替的痕跡是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根據「Indu」讀音正名為「印度」。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座落在恆河支流亞穆納河西岸,東北緊連德里舊城。整個德里市面積1482平方公里,人口1637萬。抵達印度後,入住酒店充分休息,準備隔日一早搭機前往瓦拉納西,展開印度朝聖之旅。
- 早餐:N/A
- 中餐:機上使用
- 晚餐:機上使用
德里/Lemon Tree Hotel 或同級
德里/瓦拉納西Varanasi/鹿野苑/五比丘迎佛塔/鹿野苑博物館
酒店早餐後,搭乘內陸航班前往【瓦拉納西】古稱婆羅痆斯、波羅奈,一譯貝拿勒斯,是印度北方邦城市,位於恆河河畔。一般相信瓦拉納西在史前時代已有人居住,並是世界上少有的從史前時代到現代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是印度教的一座聖城。抵達瓦拉納西後前往佛陀初轉法輪聖地的【鹿野苑】參觀鹿野苑遺跡公園、中文另名為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墮處、仙人鹿園等,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里處,舊稱伽屍國,近世稱為貝那拉斯Benares。在這裡釋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五比丘迎佛塔】,是一座大型的覆缽型磚塔,據紀載是佛陀成道後從菩提迦耶前往鹿野苑,與五比丘相遇之處,佛塔上方的八角塔,是印度德里王朝時期,蒙兀兒帝國第二位皇帝胡木炎(阿克巴的父親)造訪時,地方官員為歡迎他所豎立的,佛塔上八角塔見證了印度多元文化與歷史。【鹿野苑博物館】內珍藏自鹿野苑出土之文物,博物館內一覽二千年前的石雕與阿育王弘揚佛法的標誌-獅子吼呈現眼前,現在已成為印度政府的國徽。
.jpg)
瓦拉納西 Varanasi 鹿野苑 Sarnath 佛教初轉法輪之地
.jpg)
瓦拉納西 Varanasi 五比丘迎佛塔 Chaukhandi Stupa

瓦拉納西 Varanasi 鹿野苑博物館 Sarnath Museum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瓦拉納西/Hotel HHI 或同級
瓦拉納西Varanasi/恆河日出/金剛沙/菩提迦耶Bodhgaya
破曉時分前往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恆河】,搭船觀看恆河日出及眾多印度教徒在水中沐浴的奇觀。乘船時可施放水燈,特別安排登岸取【金剛沙】(請自備夾鏈袋及承裝器具)。傳說配戴金剛沙者,生者可滅罪除障,平安吉祥。病者不受幽冥鬼魅干擾。捨報者承佛威力,超生人天,往生極樂。亡者48小時內灑金剛沙少許於亡者額.喉.心三處,可使亡者不墮惡道。掃墓時灑金剛沙可離苦得樂。動物含禽鳥、蟲蟻、水族等灑金剛沙,助其超生。離開恆河後前往佛陀成道之地【菩提迦耶】又稱佛陀伽耶,位於印度巴特那城南約15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處。已成為佛教徒心中的聖地,也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
.jpg)
瓦拉納西 Varanasi 恆河日出 Ganges River Sunrise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菩提迦耶/Hotel Anand 或 The Imperial 或同級
菩提迦耶Bodhgaya/龍洞苦行林/尼連禪河/牧羊女村莊/正覺大塔
酒店早餐後,前往佛陀悟道前曾停留過的【龍洞苦行林】正覺山Pragbodhi(當地人稱Dungeshwari),從山頂上可看到摩亨河(Mohane)和尼連禪河,山上並有幾座阿育王所立的佛塔遺跡,但已難以辨認。據玄奘記載,當悉達多自覺到苦行對身心無益,即離開苦行林。關於龍洞名稱之說,一則傳說是未成道前的悉達多為了不讓住在洞中的龍王失望,留下了他的身影作為紀念,又稱「留影窟」。【尼連禪河】梵名 Naira:ntilde:janā,巴利名 Nera:ntilde;jarā 或 Nira:ntilde;jarā。又作希連禪河、尼連禪那河、尼連然河、泥連河、熙連河、尼連禪江、尼連江水、尼連水。意譯作不樂著河。為恒河之支流,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之東方,由南向北流。【牧羊女蘇嘉塔大塔】Sujata Temple則在尼連禪河邊。悉達多於龍洞苦行林苦修6年之久,了解到苦行非修得正法之道,離開苦行林後至尼連禪河邊沐浴,接受牧羊女蘇嘉塔以乳糜供養,為紀念此事阿育王曾在此地建蘇嘉塔。【正覺大塔】又稱大覺塔、大覺寺、大菩提寺、摩訶菩提僧伽耶(梵名Mahābodhi -samghārāma)。即位於菩提樹北之精舍。其始建年代有二說,西元二世紀或四世紀。五世紀初,法顯入天竺巡禮時此地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藍,其時之住僧以持律精嚴著稱。主要遺跡:摩訶菩提大塔、阿育王石欄槆、菩提樹、金剛座、蓮花池。菩提樹是昔日佛陀靜坐7天7夜,終於參悟佛理的地方。摩訶菩提佛寺又稱為『大菩提寺』,其建築為中央尖塔式,兩旁佛塔雕刻著精緻的小佛像與圖案,欄柱上有花卉、動物、人物、幾何圖案的浮雕,有令人讚嘆的精雕細琢。可以於大塔繞行、修法、靜坐感受佛陀當年證道開悟的過程。

菩提迦耶 Bodhgaya 苦行林龍洞 Prabodhi Cave

菩提伽耶 Bodhgaya 尼連禪河 Niranjana River 拜火教道場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菩提迦耶/Hotel Anand 或 The Imperial 或同級
菩提迦耶BODHIGAYA/雞足山/正覺大塔禪修、點燈、繞塔
酒店早餐後,前往位於印度咕巴地區的【雞足山】Vulture Peak是佛教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座聖山,這座山因其山形如禿鷹展翅而得名,並且是釋迦牟尼佛多次說法的重要場所之一。雞足山不僅是佛教徒的朝聖地,也是佛教經典中多次提到的聖地,據說,佛陀在雞足山首次講授《般若經》,開啟了般若智慧的思想,為後來大乘佛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佛陀於雞足山弘法期間,兩位佛教重要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在聽聞佛陀的教法後深受感動,最終皈依佛陀,成為佛教僧團中的傑出代表。據佛教經典紀載,佛陀大弟子迦葉尊者現今入定於印度的雞足山內,迦葉尊者正護持佛陀的衣缽,等待56億7千萬年後未來佛彌勒菩薩誕生於娑婆世界,將衣缽傳承給他。過去法顯大師、玄奘大師、龍樹菩薩皆提到的雞足山即為此,雞足山上近年建了一座金色佛塔,這是前正覺大塔當家~阿難陀比丘發起護持建設階梯,並於2006年迎請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烏金聽列多傑登上印度雞足山頂,為此佛塔開光。此佛塔是為紀念彌勒菩薩、大迦葉尊者、無著菩薩而建。中餐特備臺式熱餐於雞足山下享用。接著前往當年佛祖開悟成佛的聖地【菩提伽耶】,參訪主要遺跡:摩訶菩提大塔、阿育王石欄槆、菩提樹、金剛座、蓮花池、遠眺前正覺山與苦行林、蘇嘉塔村。菩提樹是昔日佛陀靜坐7天7夜,終於參悟佛理的地方。摩訶菩提佛寺又稱為『大菩提寺』,欄柱上有令人讚嘆的精雕細琢。

菩提伽耶 Bodhgaya 雞足山 Kukkuta Padagiri

菩提伽耶 Bodhgaya 正覺大塔 Mahabodhi Temple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菩提迦耶/Hotel Anand 或 The Imperial 或同級
菩提迦耶/七葉窟/靈鷲山/竹林精舍/那爛陀大學Nalanda/王舍城
酒店早餐後,前往【王舍城】(Rajgir)原意為「王之居所」是佛陀時代恆河以南摩揭陀國(Magadha)的首都。【七葉窟】位在王舍城靈鷲山下,因洞窟的峭壁上有棵樹只剩下七片葉子而得名,佛陀入滅後大迦葉尊者徵求所有證得阿羅漢果位的長老同意,在洞窟內舉行佛經的結集,參加的人一共有五百位,稱為五百結集或稱七葉窟結集。【靈鷲山】Gridhakuta又稱靈山,因山石形狀似鷲得名;經典中常以「耆闍崛山」稱呼,亦是佛經中被記載最多的山,大乘經典中,尤其是《妙法蓮華經》、《楞嚴經》、《觀無量壽經》等,據經典所述皆在靈鷲山宣說。【說法台】位於半山腰處,被四周群山環抱,是典型笈多王朝的僧院遺跡,為紀念佛陀而建。說法台下的洞窟群分別是佛陀香室(Saptaparni Cave),弟子阿難、舍利佛等禪坐修行的地方。《法華文句》卷一:「前佛今佛皆居此山,若佛滅後羅漢住,法滅支佛住,無知佛鬼神住,既是聖靈所居,總有三事,因呼為靈鷲山。」由經典可知,靈山就是聖靈所居,到了靈山就進入了佛的淨土。【竹林精舍】Venuvana Vihara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僧團安居淨住的僧院,又稱「迦蘭陀竹園」。也是佛教僧團最早的精舍之一。這座精舍是由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Bimbisara捐獻給佛陀及其僧團的住所。竹林精舍不僅是佛教修行者安居修行的地方,也是佛陀多次說法的重要地點,對佛教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那爛陀大學】Nalanda是在五世紀初由笈多王朝的戒日王所創建,歷經七個國王屢次增建,被列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那爛陀城名原意是『賜蓮之地』或『神知之地』,意譯「施無厭」。源於佛陀過去生曾轉世作大國王,以此地為國都,他悲天憫人,樂善好施,時人讚美國王為「施無厭」(梵文那爛陀),後來建成的那爛陀即以此為名。那爛陀寺的規模宏大,成為世界佛教學術思想的一大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可供寄宿的綜合國際大學,當時僧眾高僧雲集,學者輩出,學風鼎盛開放,最多有老師1500名及學僧1萬多名,除了佛教經典外,還有邏輯、文法、醫學、數學、藝術、建築、農業、冶金術等。玄奘大師曾在此留學多年。13世紀初蒙兀兒王朝的回教軍團(Bakhtiyar Khalji)攻掠比哈爾地區時,那爛陀大學遭到火攻,建築物、經典、書籍延燒了六個月之久,那爛陀就從此埋藏於地下七百年。
.jpg)
王舍城 Rajgir 七葉窟 Saptparni Cave 佛教經典第一次結集處
.jpg)
王舍城 Rajgir 竹林精舍 Venuvana Vihara

王舍城 Rajgir 那爛陀大學 Nalanda University
.jpg)
王舍城 Rajgir 靈鷲山 Gridhakuta Hill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王舍城/Indo Hokke Hotel 或同級
王舍城/吠舍離Vaisali/凱薩里亞大塔Kesariya Stupa/拘尸那羅
酒店早餐後,前往【吠舍離】在恆河平原北部的比哈爾邦,吠舍離Vaisali靜臥於甘達克河與恆河交匯的沖積扇上。這座被佛陀譽為「如天界般殊勝」的古城,既是佛教首次接納女性出家的革新之地,也是耆那教祖師大雄的誕生聖域。作為印度最早實施共和政體的城邦,吠舍離見證了沙門思潮與婆羅門傳統的歷史性對話。Vaisali此地是最早成立比丘尼僧團的地方,傳說佛陀的姨媽向佛陀要求出家三次都不允許後,經阿難說情,佛陀特定『八尊師法』才允許女眾出家為比丘尼。吠舍離可見阿育王建造的紀念塔遺跡,以及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阿難舍利塔。佛陀在吠舍離預言自己即將入滅;在佛陀滅度後百年,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位長老,在此城進行了第二次結集(又稱七百結集或毗舍離結集),造成日後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因教義和戒律的分歧產生了不同的佛教部派。【凱薩里亞大塔】傳聞是佛陀出家更衣之處,也有一說是佛陀涅槃前離開吠舍離時,離車族人不捨佛陀離去,佛陀以缽相贈之處,虔誠的離車族人以缽起塔供養,千年過去大塔仍相當宏偉。前往佛陀涅槃之處–拘尸那羅,又稱拘尸那竭城,意思是茅城,是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末羅國的都城。因佛陀在此涅槃,也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jpg)
凱薩里亞大塔 Kesariya Stupa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拘尸那羅/Royal Residency 或 The Imperial 或同級
拘尸那羅/荼毗場/大涅盤寺/入境尼泊爾/藍毗尼Lumbini
酒店早餐後,前往參訪佛陀涅槃之地,拘尸那羅在佛陀時代是一個名為「末羅國」(Malla)的城邦,當時它是末羅族的首府之一。根據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80歲時,完成了他在人間的教化使命,選擇在拘尸那羅的娑羅雙樹間涅槃。佛陀的涅槃不僅標誌著他生命的終結,也象徵著他徹底解脫生死輪迴,進入永恆的寂靜之境。佛陀在涅槃前,已預感到自己即將離世,便帶著弟子們來到拘尸那羅。在途中,他接受了信徒純陀(Cunda)供養的最後一餐,並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最後的教導。抵達拘尸那羅後,佛陀在娑羅雙樹下安然躺下,面向西方,頭朝北方,進入了涅槃。涅槃之後,佛陀的遺體被火化,骨灰及舍利分成八份,由當地的不同部族和國家分別供奉,最終成為佛教徒尊崇的聖物。【荼毗場】安迦羅塔Angara Chaitya,當地人稱為蘭巴爾塔Ramabhar Stupa,塔下發現有孔雀王朝時期的僧院遺跡。據『大般若涅槃經』記載,佛陀在阿利羅拔提河邊的兩棵娑羅樹間圓寂。佛陀入滅的所在地【大涅盤寺】,寺內供奉的臥佛是佛陀圓寂前對弟子說法時的右臥姿態。參訪佛陀大般涅盤遺址區─臥佛殿、大涅盤塔、園區內塔寺遺跡。據『大般若涅盤經』記載,佛陀在阿利羅跋提河邊的兩棵娑羅樹間圓寂。續前往參訪佛陀涅盤後荼毘紀念塔。今日傍晚經由陸路通關前往尼泊爾藍毗尼。
.jpg)
拘尸那羅 Kushinagar 荼毗場 Ramabhar Stupa
.jpg)
拘尸那羅 Kushinagar 大涅槃寺 Nirvana Temple

拘尸那羅 Kushinagar 佛陀最後飲水說法處 Mathakuar Shrine
.jpg)
拘尸那羅 Kushinagar 平民小學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藍毗尼/Dreamland Gold Resort & Hotel 或同級
藍毗尼/迦毗羅衛城Kapilavastu/舍衛國Shravasti
酒店早餐後,前往【藍毗尼園Lumbini】,位於尼泊爾境內的蒂萊小村落附近,佛教徒們為紀念這處佛陀誕生的花園,將此稱為「聖園」。此地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天示城釋迦族的浴池,相傳釋迦摩尼佛誕生於此,因而成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參觀訪加德滿都四眼天神廟所建的摩耶夫人廟、佛陀誕生地點的磚房遺跡,聖園中還有阿育王為紀念佛陀誕生所豎立的石柱以及聖水池,據說有佛緣的弟子可以從池水倒影看到自己前世的模樣。佛陀的故國所在【迦毗羅衛城】Kapilavastu,佛陀未出家前名為悉達多,是迦毗羅衛國王子,淨飯王之子,佛陀的青少年時代皆在此度過,接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中國高僧法顯及玄奘分別於西元406年和654年到過此處朝聖。城址後完全湮滅,19世紀末起,根據法顯和玄奘的著作開始測定方位,搜尋遺址,1982年挖掘出一條寬5.6米的大街和一座寬5米的大門,大門兩側有昔日王功的圍牆殘址,至今遺址仍在不斷挖掘中。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
.jpg)
舍衛國 Shravasti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舍衛國/Lotus Nikko 或同級
舍衛城Shravasti/祇樹給孤獨園/勒克腦Lucknow
酒店早餐後,前往古代拘薩羅國首都【舍衛城】Sravasti,在佛教史上是著名的祗園精舍所在地,舍衛國 Sravasti 在2500年前北印度是最強大的憍薩羅 Kasala 國首都,國泰民安康富饒富庶,佛陀在49年的弘揚佛法的歲月中有25年是在此度過,在這裡有許多關於佛教的故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佛陀求法的故事,成為佛教八大聖地之一。7世紀玄奘法師來此時,舍衛城已經荒廢。【祇樹給孤獨園】位於舍衛城南,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由拘薩羅國富商給孤獨長者發願建造。佛陀在此說法25年,有名的金剛經、阿彌陀佛經、文殊般若經與大寶積經等皆在此處宣說。很多佛經《阿彌陀經》和《金剛經》開篇就提到佛陀「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今晚住宿於【勒克瑙】,勒克瑙在印度歷史上並不十分煊赫,但它在過去200年中留下的名勝古蹟有其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據印度神話傳說,勒克瑙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英雄羅摩的弟弟拉克希曼所建。它最早時叫曲女城,西元7世紀戒日王執政時,曲女城一度是當時首都經。

舍衛國 Shravasti 祇樹給孤獨園 Jetavana Vihara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勒克瑙/The Piccadily 或同級
勒克瑙/桑卡西亞Sankasya/紅堡Red Fort/阿格拉Agra
酒店早餐後,前往【桑卡西亞】,僧伽施Sankisa,是位於中印度恆河流域的古國,又名曲女城、尚卡西亞Sankasya。佛升忉利天三月安居,天主釋提桓因與諸天眾頂禮圍繞,佛母摩耶夫人親來聞法,佛為天眾廣演妙法,摩耶夫人並三萬六千天眾得法眼淨,證須陀洹果。當時優填王思念如來,以牛頭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為印度最早的如來雕像。根據佛經的記載:佛陀(釋尊)為了他出生後第七天便逝世的母親「摩耶夫人」說無上法則,曾到33天(忉利天)去,三個月後,「三道寶階」就在「桑卡西雅」從天而降,這個說法一直流傳至今。下午前往阿格拉【紅堡】歷經三代國王,採用紅色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由許多不同的宮殿所組成,建築群相當壯觀,其中一處「八角塔樓」是沙迦罕國王晚年被囚禁的地方,國王從塔樓中隔著亞穆納河(Yamuna River)眺望愛妻長眠之地,天氣好時可以清楚看到河對岸的泰姬瑪哈陵,想像沙迦罕國王思念愛妻的心情。

僧伽施 Sankisa 佛陀忉利天下降處
.jpg)
阿格拉 Agra 紅堡 Red Fort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阿格拉/Hotek Clarks Shiraz 或同級
阿格拉/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德里國家博物館/印度門/搭機
酒店早餐後,參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瑪哈陵】,此處為蒙兀兒帝國沙迦罕國王為愛妃所建的白色大理石陵寢,共歷時22年、二萬人力才完成,沙迦罕國王過世後亦合葬於此。泰姬瑪哈陵建築設計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風格,被認為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築,是蒙兀兒建築最精美的例子。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泰姬瑪哈陵列為世界遺產,稱其為「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瑰寶奇葩」、「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讚嘆的經典傑作之一」。【新德里印度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49年,座落於印度新德里人民大道,瑯滿目的展品展示著印度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的各種珍貴歷史文物,佛陀舍利也在其中,博物館擁有超過20萬涵蓋五千年的來自於印度及海外的藝術藏品。【印度門】建於1921年,高42米,最初稱為全印戰爭紀念館All India War Memorial,又稱德里門,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為大英帝國犧牲的9萬名不列顛印度士兵,門磚上刻了其中13300名士兵的名字。晚餐過後前往德里機場,準備搭機經【香港】返回台灣。

阿格拉 Agra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jpg)
德里 Delhi 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德里 Delhi 印度門 India Gate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機上
德里DEL/香港HKG/台北TPE
印度德里飛往香港,旅客於飛機上使用早餐,經過香港短暫的轉機,上午抵達台灣回到溫暖的家,結束這趟殊勝的印度佛陀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N/A
- 晚餐:N/A
溫暖的家
.jpg)
【印度佛陀八大聖地】誕生.成道.轉法輪.涅槃12日
- 出團日期 :
- 10/08、10/22、11/05、11/21、12/05、12/24
.jpg)
【印度佛陀八大聖地】雞足山.尼泊爾.魚尾峰16日

【斯里蘭卡】獅子岩.佛陀菩提樹.佛牙寺.亞拉公園10日

【北北印】喀什米爾.斯利納加.拉達克.班公措12日

【南印度】桑奇大塔.達摩故鄉.龍樹山.摩科林角.象島14日

【斯里蘭卡】獅子岩.丹布拉石窟.加勒古城.亞當山 12日

【印度佛陀八大聖地】尼泊爾.南印度佛教石窟.龍樹山.佛教聖地全覽33日+1
我們深知,真正有價值的旅程,不只在於抵達目的地,而在於過程中所累積的理解與體悟。大品吉樂的每一條路線,皆由團隊親自勘查、反覆調整,確保兼顧文化密度與節奏品質。無論是時間的安排、在地知識的轉譯,或是場域氛圍的營造,我們以謹慎而細膩的態度,回應每一位朝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