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拉巴 Hyderabad 龍樹山 Nagarjuna Hill
龍樹山,又稱龍樹丘,南印度的佛教遺蹟。位於基斯特那(Kist-na)河中游右岸的台狀丘陵地,為3世紀時印度境內一王國的首都。位於現代印度的安得拉地方(Andhra Pradesh)的北部。距著名的佛教遺蹟阿摩羅婆提(Amaravati)17公里左右有一克里須那河,自此河逆流而上不久處,其南岸即為龍樹山之遺址。 龍樹山是南印度重要佛教遺跡之一,在公元前二世紀這裡是繁榮的佛教城市,擁有為數眾多的寺院、佛塔和大學。龍樹是公元一世紀至二世紀時印度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學者,對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產生和發展有重大的貢獻,生前撰寫有多部佛教論書,被佛教徒奉為「千部論主」,尊為龍樹菩薩。據說他晚年曾在此說法,最後也在此地仙逝,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距離海德拉巴149公里的克里克什納河谷稱為龍樹山,山上曾鑿刻了擁有數百個僧侶的修道院,山頂上還有一座碩大的龍樹塔,牆壁上鐫刻有美麗的壁畫,塔中部已有損壞。20世紀50年代當地因修水庫,將塔窟遷往山上的高台。現在水庫的中央島上建有龍樹博物館,裡面珍藏著有觀龍樹的許多紀念文物,並展示眾多珍貴的發掘品。
-
波帕爾 Bhopal 桑奇大塔 Great Stupa of Sanchi
桑奇大塔 Great Stupa of Sanchi,桑奇大塔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巽伽王朝和安達羅王朝都有擴建。桑奇大塔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窣堵坡形式的塔,桑奇原有8座大塔,現僅存3座,除了大塔還有2號塔和3號塔,這兩個塔都曾出土佛陀兩大弟子和上座長老的舍利,因此被稱為僧塔,桑奇大塔的塔門上雕刻有佛教故事、象徵符號和華麗的動植物紋樣。桑奇雕刻中,“不立佛像”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而以各種象徵符號,如菩提樹、法輪、足印來代表佛陀的藝術表現,是早期佛教藝術的特點。大塔僅有的佛像是後來所造。西元1世紀秣菟羅風格的雕像開始出現在桑奇,這也是佛教信眾開始為佛造像的時代的開始。桑奇可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佛塔遺跡。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此感受石窟藝術帶來的藝術及歷史之美。
-
奧蘭卡巴 Aurangabad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阿姜塔石窟是一個位於印度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姜塔石窟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大約建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後7世紀期間建造。石窟始建時,正值阿育王時代。石窟內的壁畫及雕塑被視為是佛教藝術及世界繪畫藝術裡的經典。石窟主要由舉行佛教儀式的支提(chaitya,塔廟,9,10,19,26,29號窟)與供僧侶修行用的毗訶羅(vihara,精舍、僧房之意)兩種類型,共有29座石窟。一號石窟的釋迦牟尼雕像正面表現沉思、左面表現微笑、後面表現凝視,其拱門及石柱上雕刻有飛天仙女,大廳牆壁繪有五百羅漢像。
-
奧蘭卡巴 Aurangabad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
由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所建立的【埃洛拉石窟】,沿山崖建造,極為精緻動人,及造形之美巧奪天工,令參觀者讚嘆不已,其中由火山岩中挖出來的【凱拉薩神殿】Kailasa Temple,前後建造150年,歷史2個朝代10國王,是印度教神殿的極品,凱拉薩神廟是印度艾蘿拉石窟第16窟,是世界上由人工在整體花崗岩上雕鑿成的最大石窟古廟。凱拉薩神廟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濕婆的神廟,象徵著濕婆隱居在喜馬拉雅雪山中的神山-凱拉薩山。
-
孟買 Mumbai 象島石窟 Elephanta Caves
象島石窟位於印度孟買以東6公里的阿拉伯海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象島石窟寬宏雄偉,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內開鑿,形成了一座座巧奪天工的地下神殿。
-
孟買 Mumbai 坎赫里石窟 Kanheri Caves
坎赫里Kanheri石窟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0世紀的佛教雕塑和浮雕雕刻,繪畫和銘文。Kanheri來自梵文Krishnagiri,意為黑山。該場地位於山坡上,可通過鑿岩台階進入。這個洞穴群包括一百零九個洞穴,這些洞穴是用玄武岩岩石雕刻而成的,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1世紀。與該地點後來的洞穴以及孟買的高度裝飾的Elephanta洞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古老的平原相對較樸素且未經裝飾。到公元三世紀,坎赫里已成為康坎海岸重要的佛教定居點。
-
安德拉邦 Amaravthi 吉祥米聚時輪塔
Amaravthi 為吉祥米聚時輪塔聖地的所在,釋迦牟尼佛於此處宣說:《時輪金剛密續》、《中陰文武百尊密續》、《文殊真實名經》等。安德拉邦 Amaravathi以學問的中心地而聞名。在印度規模最大的瑪哈絲圖帕大理石園頂建築在世界上也是最大規模的,保存著豐富的佛教遺跡。從孔雀王朝、百乘王朝到西薩特拉普王朝,在安德拉邦佛教遺跡中可以看到西元前300年開始到西元400年人間的道理、心理變化、追求智慧的佛教迅速被傳播著。
-
瓦拉納西 Varanasi 古老聖城
瓦拉納西古稱婆羅痆斯、波羅奈,一譯貝拿勒斯,是印度北方邦城市、印度教的七個聖城薩帕塔普里之一。位於恆河河畔。是古代迦屍國首都。迦屍意思是「光的城市」。相傳是在5000年前興建。在公元4-6世紀曾為學術中心;12世紀為古王朝都城。是印度教的一座聖城。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另外,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由於瓦拉納西有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與火化,恆河發生了嚴重的污染與傳染病問題。
-
瓦拉納西 Varanasi 鹿野苑博物館 Sarnath Museum
【鹿野苑博物館】內珍藏自鹿野苑出土之文物,博物館內一覽二千年前的石雕與阿育王弘揚佛法的標誌-獅子吼呈現眼前,現在已成為印度政府的國徽。鹿野苑考古學博物館內是收藏鹿野苑出土的文物,該館建於1910年,藏有一些印度佛教藝術的珍寶,其中包括300多副圖畫。從大門進去,左邊的大廳裡有一副創作於公元5世紀的初轉法輪像。整幅畫將佛陀講法時的沉靜、自信和慈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深知,真正有價值的旅程,不只在於抵達目的地,而在於過程中所累積的理解與體悟。大品吉樂的每一條路線,皆由團隊親自勘查、反覆調整,確保兼顧文化密度與節奏品質。無論是時間的安排、在地知識的轉譯,或是場域氛圍的營造,我們以謹慎而細膩的態度,回應每一位朝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