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聖地繞塔點燈
印度佛陀聖地 佛教體驗
佛弟子隨著佛陀一生足跡,來到印度佛陀八大聖地朝聖,有七件殊勝禮敬之事,此活動為建議性質,早晚課時間約10分鐘 (佛教團體),若無宗教信仰可自由參觀佛陀聖地,古天竺歷史遺跡巡禮。
<佛陀聖地右繞佛塔 > 於佛陀舍利塔、聖地大塔右繞佛塔,可獲得無量福報。
在佛經的《長阿含》卷四‧〈遊行經〉經文中提到: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並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白言:「世尊,我從今者當普宣告,諸四部眾知此四處,若往禮拜功德如是。」
上述長阿含經的經文含意為:佛陀曾有云「在佛陀滅度後,若能敬心朝禮四大聖地,往生後便可不墮惡道。」而四大聖地便是佛陀出生處、悟道處、轉法輪處、涅槃處此四地。
<佛陀聖地早晚課> 佛陀聖地說法處進行佛事早晚課,殊勝不可思議。
以詠歌的方式,齊聚唱誦佛教經典,將眾人的虔誠透過頌歌傳達佛法的能量,廣大佈施。
其中早課儀式包含:恭敬稱念佛號、三皈依、五戒、八正道等;誦讀經文如《金剛經》、《心經》或《法句經》。
<佛陀聖地誦經靜坐> 在佛陀故地念誦修持佛經,感念佛陀說法勝事。
公元前6世紀,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金剛經》和《阿彌陀經》;當時,有大比丘弟子千二百五十人,皆聚在壇前聽法。如今可親自身臨其境,遙想佛陀講經時期的殊勝榮光、與須菩提二人的對答機辨中衍生而出的智慧之光: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陀聖地點燈> 佛陀聖地禮敬諸佛,點燈供佛祈福無數。
朝聖者在佛陀曾經修行、成道、說法、涅槃等重要聖地,以清淨的心燈,禮敬諸佛,供養十方,祈願世界光明、眾生離苦得樂。而點燈的象徵意義即為破除無明、點亮心靈智慧之光;同時也代表迴向眾生--祝願親友平安、歷代祖先得度、法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恆河施放水燈> 施放水燈普渡慈航,照亮無數眾生光明之路。
在印度,於恆河(Ganges River)上施放水燈是一種極具宗教與文化意義的儀式,主要源於印度教與婆羅門教的傳統,屬於稱為 「阿爾蒂」(Aarti) 的祭祀儀式之一。其中水燈的象徵意義是用以供奉恆河女神,並且能夠將罪孽流放、送走厄運、祈求好運的寓意。因為在印度-恆河女神被視為能洗淨罪孽、帶來福德的神明,流傳到東南亞後,融合佛教文化,演變成代表心靈的光明照破無明與黑暗。
<佛陀成道涅槃處獻供袈裟> 親手獻上福田衣袈裟供佛,獲福無數。
在《增一阿含經》中,佛陀有過明示:「供佛一袈裟,勝造七寶塔。」
能夠在佛陀成道之地-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獻供袈裟,可謂擁有無上的法緣與恩慈;而眾人行至此處,以清淨心供養佛陀,即使佛已涅槃,如今於佛像前供養,福德仍等同面見佛身。我們帶領著有緣人來此袈裟供佛,更是自身對佛法的全然信仰與依止。福田衣袈裟供佛可以迴向給現世家人、想守護的人、與自己的祖先。
印度小學佈施:種善因緣,協助印度孩童成長與教育。
在最後的朝聖七大禮敬活動,我們將在印度小學佈施:種善因緣。秉持著教育是改變貧窮與命運的力量。透過小小的支持與鼓勵,能讓孩童升起學習信心與希望;同時將佈施落實在印度小孩的現實生活與教育中。
大品吉樂旅行社,帶您體驗佛陀聖地,佛教之旅
福報俱足、因緣俱足〜 佛陀聖地七大勝事
我們深知,真正有價值的旅程,不只在於抵達目的地,而在於過程中所累積的理解與體悟。大品吉樂的每一條路線,皆由團隊親自勘查、反覆調整,確保兼顧文化密度與節奏品質。無論是時間的安排、在地知識的轉譯,或是場域氛圍的營造,我們以謹慎而細膩的態度,回應每一位朝聖者。